推广 热搜: 教育  家庭  学习  教育资讯  幼教  家庭教育  初中  高中  小学  家庭教育帮 

知行合一的意思是

   日期:2024-03-15     来源:www.echu888.com    浏览:636    
文章简介:“知行合一”意思是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在日常运用此道理,是密不可分的。知是指良知,行是指人的实践,知与行的合一。

“知行合一”意思是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在日常运用此道理,是密不可分的。知是指良知,行是指人的实践,知与行的合一。下面大家一块儿具体的学习!

知行合一的意思是

知行合一【zhī xíng hé yī】:指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实行其事,是密不可分的一回事。

出处:

明·王守仁·《传习录》上卷:只不过个冥行妄作,所以必说个知,适才行得……某今说个知行合一,正是对病的药。

若我们两个联合起来,才叫知行合一。熊召政·《张居正》

知行合一的典故

明代思想家王守仁在《传习录》中提出了著名的“知行合一”的思想:“知是行之始,行是知之成。”

“知”指认识事物的道理,“行”指实践、实行。王阳明倡导知与行原本就是不可分割的整体,真的的“行”需要打造在再三考虑的基础之上,真的的“知”则需付诸实践。

这就是成语“知行合一”的起源,意为理论与实践密不可分。

知行合一的提出者是哪个

“知行合一”是明代哲学家王守仁于正德四年(1509年),在贵阳提出的要紧哲学命题,详细论述首见于《传习录》上卷与王守仁与弟子徐爱的对话。王守仁觉得,知与行,就其本来意义,是合一的。这个合一并非指知行两者指涉同一对象、二者完全是一回事,而是强调二者是不可以割裂的,知行的规定是互相包括的。

王守仁(1472年-1529年),幼名云,字伯安,世称王阳明,明朝绍兴府余姚人(今中国浙江余姚市),弘治十二年(1499年)进士,著名思想家、教育家、哲学家。因曾筑室于绍兴会稽山阳明洞,自号阳明子、阳明山人,世称阳明先生。

知行合一的同义词

言行一致:说的和做的一个样。指人表里如一。

造句:王老师常常教会大家,要言行一致,不可以说一套做一套。

表里如1、表:外表;里:内心。外表和内心一个样。指思想和言行完全一致。

造句:他是个表里如一的人,永远不会心里想的是一套,嘴上说的却是另外一套。

心口如1、心里想的和口里说的一致。形容为人诚实坦率。

造句:这个业务员心口如一,诚实可信,取得了顾客的好感。

知行合一的造句

1、做人应该内外一如,处事应该知行合一。

2、有梦想,还有要行动,要做到知行合一,行走在达成梦想的路上!

3、做人要内外一如,处事要知行合一;说话要言行一致,行为要表里如一;做人要前后一致,做事要老少无欺。

4、知行合一是解决这个世界上难点的唯一方法。

5、时间管理三者的集中点就是在行动上,三者的表现特点也是行动。它们一同形成知行合一的统一体。

 
标签: 知识
打赏
 
更多>相关推荐

推荐图文
今日推荐
点击排行
网站首页  |  关于我们  |  联系方式  |  使用协议  |  版权隐私  |  网站地图  |  排名推广  |  广告服务  |  积分换礼  |  网站留言  |  RSS订阅  |  违规举报